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如何破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怎样才能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宏观政策又要如何发力显效?
8月21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针对上述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针对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明明认为,居民对于就业形势和收入的感受以及预期有所下滑,制约了其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但我国资产负债表并未陷入衰退,居民部门仍有充足的消费潜力。
谈及宏观政策如何发力显效,明明建议通过供需两端的政策入手增强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例如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质量、丰富优化消费品供给、发放补贴及消费券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此外也可以加快收储的推动及落地、通过结构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行业提供优惠贷款利率。
此外,明明还指出,要关注外需边际回落的风险对我国出口及制造业的影响。他表示应从内需入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国内循环为基础哪个配资平台靠谱,更好促进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联通,增强对外部环境扰动的抵御能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受访者供图
收入及未来预期下滑制约居民消费
《21世纪》: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表现来看,下半年经济增长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与特点?
明明:整体来看,今年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5%,与2024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5%保持一致,符合市场预期。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均明确了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近期的多项政策信号也验证了国家对完成今年GDP增长目标的决心。
我认为下半年在新质生产力逐步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带动下,GDP将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兼具质与量的特征。
《21世纪》:近两年,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低位运行,国内总需求疲弱,消费恢复不及预期,这似乎成为了掣肘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问题。你怎么看需求疲弱的根本原因?破解供给强需求弱的切入点在哪里?
明明:需求偏弱的主要原因体现为居民收入及对未来预期有所不足。居民对于就业形势和收入的感受以及预期有所下滑,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因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可以通过供需两端的政策入手,例如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质量以及通过补贴及消费券等方式增强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等。
我国资产负债表并未陷入衰退
《21世纪》:从消费意愿看,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增长赶不上收入增长,且收入愈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就愈小。你是否认同当前中国的消费不足是由消费倾向边际递减造成的?怎么看当前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从扩大消费意愿方面来说,政策刺激会有效吗?
明明:我国目前的消费不足并不能全部用消费倾向边际递减规律来解释。
从结构上看可以发现,目前服务消费的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商品消费,而商品消费内部则是升级品消费好于必需品消费,这反映出的是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而这并不仅仅是收入端所造成的。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等政策,其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已经有所显现。近期,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升级加码后,汽车销售状况也有了明显提升。后续,可以从丰富优化消费品供给以及增加居民收入的供需两端提振消费。
《21世纪》:从货币支付能力看,一方面,宏观经济遇冷、住房等资产价格受损、资本利得减少;另一方面,近两年住户部门存款增长而信贷下降,整体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你怎么评价当前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或潜力?我国资产负债表是否已经陷入了衰退?
明明:我国资产负债表并未陷入衰退。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以及消费意愿下滑的原因在于对就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和提升性的信心不足。
后续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积极政策的提振,特别是随着新的消费形式的出现,比如旅游度假、绿色消费、低空经济、传媒游戏类等消费场景的发展,居民消费意愿也将回暖。
可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行业提供优惠贷款
《21世纪》: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持续降息降准,住户部门存款仍在高速增长,这似乎也体现了流动性偏好规律。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M2高增,但似乎并没有传导到M1,负剪刀差扩大。如何破解因流动性偏好导致的需求收缩?你怎么看剪刀差背后的资金空转问题?
明明:资金空转问题本质上来源于实体需求的不足以及居民住房贷款的减少。对于这一问题,政策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加快收储的推动及落地。收储政策既可以缓解库存压力并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也可以帮助地产开发商缓解现金流压力,促进地产链条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结构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行业提供优惠贷款,确保有研发及产能扩张需求的行业可以获得充足、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促进流动性的传导并推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21世纪》:有观点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就能实现拉动中国经济实现恢复向好,在当前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你怎么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需要倚重哪个?
7月9日晚间,新亚强发布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经公司自查,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内部经营秩序正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基本面亦未发生重大变化。
昨日晚间,金龙鱼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关注到近期出现散装食用油运输安全问题的报道后,集团内组织了全面自查。
明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并无先后侧重之分,二者均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二者间的相互协同及配合。
举例来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便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的良好体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从财政端统筹安排了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并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从货币端发挥再贷款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而此前央行已经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用于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21世纪》:改变当前需求疲软的重点在于改善预期,然而很多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下行周期尚未触底,距离筑底反弹还有时日。你是否认同这种周期阶段的判断?我们当前处在怎样的长短周期中?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重点在哪里?
明明:我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现阶段的部分问题是经济转型中不可避免的世界性问题,并不必然意味着后续我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周期。
在新质生产力的逐步培育下,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将逐步显现,未来国民经济仍将平稳向好。在转型期,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重点仍将是通过降成本等方式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21世纪》: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你认为还应该着重关注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政策建议?
明明:我认为还应关注外需边际回落的风险对我国出口及制造业的影响。
对此,应从内需入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国内循环为基础,促进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联通,这样才能增强对外部环境扰动的抵御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平稳向好态势。